发布日期:2025-08-05 11:58 点击次数:132
英国还活在日不落帝国的幻梦中?
当"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停靠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时,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站在甲板上,说了句令人吃惊的话。
"如果台海爆发冲突,英国将与亚太盟友并肩作战。"
就这样。
一个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欧洲国家,居然对中国核心利益指手画脚,这是什么逻辑?
我想说,这不是第一次了。自2021年英国推出"全球英国"战略以来,他们似乎特别热衷于"回归东方"。只是这次的表态,有点过了。
希利在讲话中还说,英国倾向于"用实力确保和平"。虽然表面上依旧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英国准备在印太地区"像过去那样打仗"。
像过去那样?
是指鸦片战争那样?还是八国联军那样?这种历史回忆真是令人不适。
说实话,看到英国这种表现,让人不禁想问:这是不是一种身份焦虑的外化?
毕竟脱欧后的英国,似乎总在寻找重新定义自己国际地位的机会。可惜,拿台海问题做文章,是选错了地方。
让我们看看事实。当前,"护身军刀-2025"军演正在进行,这是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19个国家,3.5万人参与其中。
英方派出了"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战斗群、第42突击队和空军部队。
这也是英国航母近30年首次访问澳大利亚。按计划,接下来它将继续北上,沿菲律宾海岸线穿越南海,可能还会穿越台湾海峡。
想想看。
一支欧洲舰队,不远万里跑到亚洲来"维护秩序"?这种说辞听起来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历史上殖民者常用类似借口;陌生是因为,在2025年的今天,这种理由实在站不住脚。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并非孤立行动。2023年11月,英日在"2+2"对话后联合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国际组织"。今年2月,美日韩外长也发表类似声明。
这些动作背后,透露出什么信息?
简单来说,就是西方国家正试图构建一个对华"小圈子"。
不过,中国外交部对此立场一贯明确: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外部势力干涉。任何国家参与国际活动必须遵循"一个中国"原则。
我认为,英国政客应该多读读历史。1941年新加坡战役中,8万英军因低估日军而投降。这一惨痛教训告诉我们,轻视亚洲力量的代价有多大。
如今,中国已今非昔比。
想象一下,一个拥有完整军工体系、健全核威慑的大国,会因几句言辞就改变国家统一的决心?
这未免太天真了。
实际上,英国国防能力也存在不少问题。今年4月,英国宣布将装备类经费的10%用于新兴技术,目标是成为"国防工业超级力量"。
但愿望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军事专家普遍质疑英国航母战斗群的后勤保障和持续作战能力。你知道,远离本土作战是对补给线的巨大考验。
更令人费解的是,英国在经济上也在对华施压。4月,英国以"强迫劳动"为由限制中国光伏产品进口。同月,又以"打击俄罗斯战争机器"为由制裁5家中国企业。
这是什么战略?军事威慑加经济打压?
这让我想起中国一句老话: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一边声称尊重"一个中国",一边又扬言"为台湾而战"。这种双标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怀特曾指出,英国在亚太的军事行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这句话一针见血。
说到底,英国对台海的所谓"关切",不过是想在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中获得一席之地。
可悲的是,作为棋子却以为自己是棋手。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危险表态确实需要警惕。历史已经证明,言论也能引发冲突。一旦擦枪走火,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军方有句话:不打第一枪,但一定要打最后一枪。
英国政客如果真把台湾问题当成政治资本来消费,最终可能发现,自己连棋子都不是,只是一颗被牺牲的卒子而已。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