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06 02:34 点击次数:95
美国“哈里·杜鲁门”号航母在红海吃瘪,被一波“蜂群”攻击打得狼狈撤离。胡塞武装方面传出的消息是:十二枚导弹、三十架无人机组成饱和攻势,其中一架无人机直接命中了航母甲板。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军事意外。
就在这事儿之前,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还公开叫嚣,要对胡塞武装的头头们来一场“外科手术”式暗杀。情报圈子里都在传,摩萨德的特工早就潜伏进了也门,执行秘密任务。结果呢?事情的发展,完全颠覆了所有人的预想。
内鬼清理门户
胡塞武装的情报工作,看来远比外界想象的要深。2024年5月,他们搞了一场“清剿内鬼”行动,一口气抓了十八个被指控给英美情报机构干活的人。随后,那些“认罪”视频被放了出来,一张潜伏多年的间谍网浮出水面。
一个月后,也就是2024年6月,胡塞武装情报负责人哈伊瓦尼又扔出个重磅消息。他们挖出了一批新间谍,这些人竟然是伪装成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雇员。据他讲,有十一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因此被捕。
回溯到2015年美国驻也门大使馆关闭,当时就有说法,一些前雇员后来转成了情报人员。这为胡塞武装内部的复杂渗透埋下了伏笔。这些“内鬼”的活儿可不轻,他们盯着的,是胡塞武装的导弹发射坐标和无人机起降位置,这都是核心军事秘密。
对一支依赖非对称武器对抗强权的武装来说,这些情报一旦泄露,基本就是自断手脚。所以,胡塞武装这场内部“清洗”,说白了,就是在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净化”战场。只有把内部隐患清干净,他们的导弹和无人机才能精准出击,打出突袭的效果。
荷台达的底牌
眼下也门局势,真是一触即发。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休斯已经证实,美方正和也门政府以及地区盟友紧密合作。这话听着,就是在暗示一场大规模地面攻势已经在准备中,美方大概率会提供空中支援。
海湾研究中心负责人萨格尔透露,也门政府军已经集结了大概八万人马,他们的头号目标就是红海咽喉要地——荷台达港。之前美军的一个多月空袭,清除了八十多名胡塞武装指挥官,外界普遍觉得,胡塞武装这下元气大伤。
可胡塞武装的底气,真不是仅仅靠那三十五万兵力(包括正规军和民兵)就能撑起来的。他们的核心实力,在于反间谍行动带来的情报优势。此前就有案例,胡塞武装曾缴获过中情局的通讯设备,还声称破获了军情六处在也门的间谍网络。
这些情报战的成果,让胡塞武装具备了反向定位美军部署的能力。对“杜鲁门”号航母的成功袭击,正是他们把情报优势转化为实战攻击力的铁证。面对八万大军压境,这种情报能力,才是胡塞武装对抗美军及其代理人的最大筹码。
红海,地中海
胡塞武装的这些动作,正在重塑整个中东地区的权力格局。他们最近宣布的“第四阶段封锁”,直接把打击范围扩大到了地中海,明确点名所有跟以色列港口有关系的船只都是目标。这不光是军事升级,更是对现有国际航运规则的直接叫板。
胡塞武装的非对称作战,在经济战线上尤其显眼。一架胡塞无人机,成本可能就一百万美元。可拦截它,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可能要花上千万美元。这种巨大的成本差,让以色列根本扛不住长期的消耗战。
这种“以小博大”的战术,已经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比如以色列南部的埃拉特港,因为胡塞武装的持续袭击,已经瘫痪了六百零二天。这不只让以色列经济受损,也说明了低成本武器在特定条件下,能给高科技防御体系带来多大的麻烦。
胡塞武装从最初只有千把人的游击队,发展到一支能自己造导弹、玩无人机,拥有三十五万兵力的武装力量,这本身就是一场“草根逆袭”。这种势头,再对比美军航母在红海的“观望”,恰恰说明了,大国强权面对那些韧性十足、决心极强的非国家行为体时,干预能力是有限的。这场冲突正在重写中东的权力规则,胜负不再只看科技和金钱,决心、韧性和情报能力,成了新的决定性因素。
胡塞武装“狙击”航母,这个看似逆袭的胜利,实则建立在内部“血洗”和外部封锁的残酷现实之上。也门这场战争,它是一个情报战、代理人战和非对称打击的混合体。胡塞武装用极端手段证明了弱者也能挑战强者,但这种“胜利”本身,也让冲突的烈度和破坏性进一步升级。
当大国和这些“民兵”在也门的牌桌上重新洗牌时,真正输家永远是也门平民。美军一次空袭可能扔下“千吨级”的炸弹,物资供应中断,连奶粉、储水罐和防弹衣都成了稀缺品。他们带着行李箱逃离家园,用脚投票,离开这场不属于他们的“胜利”,这才是中东权力重塑背后,最冷酷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