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14 14:58 点击次数:123
明星开店不稀奇,开张才8天就被自己粉丝和顾客集体吐槽骂上热搜的,谭凯怕是头一个。 7月4日,谭凯饺子店 出餐慢 突然火了。 这事儿有多夸张? 网友吐槽:到他店里吃顿饭,等的功夫饿得前胸贴后背。
谭凯亲自直播解释,语气里全是心酸和无奈:他想让大家吃口真正的手工饺,咋就这么难? 这背后,撕开的正是眼下餐饮业最痛的伤疤,当慢工出细活的手作,撞上被“预制菜”和“五分钟上餐”养刁胃口的顾客,冲突爆发得又快又狠。
青岛这家新开的手工饺子店,顶着演员谭凯的光环,开业前几天确实风光无两。 粉丝从天南海北赶来捧场,谭凯本人也在店里忙前忙后,和粉丝合影,当时一片好评。 然而,当7月初谭凯因为演员本职工作离开后,店里最真实的情况浮出水面。
主要的抱怨声音像潮水一样涌来,目标异常一致:出! 餐! 太! 慢! 了! 打开网络,吐槽遍地都是:“特意开车过来吃,等了快50分钟都没吃上。 ”“排大队不说,店里挤满了人,根本找不到地方坐。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差评潮”,谭凯反应很快。 7月4日当天,他直接开了直播回应。 镜头前,谭凯首先就是道歉:“真对不住了朋友们,甭管啥原因,让大家吃饭吃得不痛快,是我这店没做好。 ”态度很诚恳。
紧接着,他解释了“慢”的关键原因:“咱这儿是真·手工饺子店! 没一点花哨,饺子皮是厨房阿姨每天新鲜擀的,肉馅儿也是当天新鲜剁的调好的,每个水饺都是阿姨们亲手现包出来的。 ”他强调,这种现擀皮、现调馅、现包的做法,就是为了让大家吃到像“家里包的那种感觉”的饺子。
谭凯甚至有些委屈地表达了他的心寒:价格、口味被批评他都能理解,但被吐糟“慢”,恰恰是因为他们在坚持手工新鲜制作。 “我是真心想让大家用实惠的价格(20多块钱能吃20多个山东大饺子),吃到新鲜好饺子,而不是冰箱里拿出来煮熟的预制饺子啊。 ”
对于顾客焦躁的等待,谭凯并非无动于衷。 他在直播里明确表示已经在“加人手”,要招更多包包子的阿姨。 但他也说了一句被广泛传播的大实话:“阿姨们是员工,不是牛马,她们也需要吃饭、需要休息啊,我不可能去剥削压榨她们的时间来换出餐速度。 ”
这质朴的话,戳中了当下许多餐饮店员工高强度、快节奏工作的痛点。 这跟速冻饺子解冻下锅仅需3-5分钟,或者使用预制馅料、半成品饺子皮的“半手工”模式(可能压缩到8-10分钟)相比,速度差距显著。 尤其在客流高峰涌入时,这种模式很容易“堵车”,排长队、长时间等待几乎不可避免。
一面是谭凯想做好饺子的一腔热忱和投入的真金白银,另一面,食客排队的焦虑和飙升的火气也同样真实。 这股怨气的背后,是已经被彻底改造的消费者习惯和市场环境。
如今走进一家普通快餐店或连锁饺子馆,从点单到热气腾腾的食物上桌,常常只需要短短几分钟。 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超过6000亿元,并仍在保持高速增长。
消费者的“求快”心理和商家的“图省事”“降成本”“保稳定”需求,共同推动了预制菜的繁荣。 顾客希望尽快吃上饭离开,商家想提高翻台率多赚钱,预制菜成为双方的“蜜糖”。
这场因“慢”而起的风波核心,本质上是不同价值主张的直接碰撞。 谭凯坚持的是那份从食材源头开始的诚实、手工的温度以及他认为该给予员工的基本尊重。 而部分愤怒的顾客,则代表着在快节奏生存压力下被压缩到极限的时间预算和不断强化的效率追求。
一碟新鲜出炉的手工饺,需要时间在锅里翻滚等待成熟;而对那份“新鲜”的期待,在排队等待的队伍里,似乎正变得越来越缺乏耐心。 这种冲突,在每一个像谭凯这样试图“做点不同”的餐馆里,都可能发生。 饺子刚下锅,矛盾已然沸腾。 这场仅仅开了8天的饺子馆引发的全国围观,味道可不一般。